(文章来源:与非网)
集微网消息,从信息通讯、工业交通等传统领域,到大数据、AI、自动驾驶、5G等热点应用,芯片无处不在。在摩尔定律推动下,芯片设计愈加复杂,对上游EDA工具的依赖越来越高。美国Andrew.B.Kahng教授统计分析,如果不使用EDA工具,设计一颗28nm SoC大约需要77亿美元,而借助EDA工具,这笔费用会下降至4000万美元。这无疑是笔惊人的计算,也凸显出EDA软件的重要性。
近年来,随着国内IC产业高速发展,一批EDA创业公司崭露头角,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合见工软)也应运而生。10月12日,合见工软在上海浦东举行验证仿真器新品发布暨研讨会,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,复旦大学长江学者曾璇,海思项目群总监李选林,中兴微电子有线系统部部长贺志强,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,索喜科技高级副总裁刘珲,平头哥验证技术委员会会长张天放以及沐曦首席验证架构师、DVCON China TPC主席王定等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到场,与合见工软共话中国EDA的发展与未来。
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指出,EDA是典型由技术驱动的产业,其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。在未来,技术仍将是EDA的核心竞争力。不过,中国在这一领域扮演的角色仍有待提高。
长期以来,中国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方面的技术积累不足成为限制国内EDA工具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。魏少军表示,从技术发展角度看,EDA不可能只依赖一家公司或一个高校,“它一定遵从一个开放合作的机制,因而开放的国际合作是必然的”。即便面对技术封锁,国内厂商也不能自己把门关起来。他就到场的华为海思、中兴微电子等企业指出,国内自主EDA工具得到头部企业的背书,是一个值得高兴的现象。一款EDA软件只有通过自身技术与客户应用的深度交互,最终才能变成一个具有竞争力,在国际市场具备优势的产品。
了解更多,请查看原文:集成电路高速发展,中国新兴EDA如何乘风破浪? - 与非网 (eefocus.com)